首页 >>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 >>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上门女婿 穿成反派的我靠沙雕苟活 蛊真人 凡人修仙传 诛仙 小学生之破案之王 唐砖 超神机械师 污名[重生] 风荷举 
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 张伟 - 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全文阅读 - 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txt下载 - 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最新章节

浙东的“另类”文献(1/6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※浙东的“另类”文献

——堕民文献的整理与抢救

谢一彪

(绍兴文理学院)

摘要:浙东的堕民作为另类群体,其文献为专家学者所忽视。明清以来有不少解放堕民的档案文献,浙东地方志书也有关于堕民的记载,明清的笔记小说和浙东作家的作品也有诸多堕民资料。当前,堕民的口述资料亟待抢救。

关键词:档案文献 地方志 笔记史料 口述资料

浙东堕民乃是区域性的贱民,属于社会边缘群体,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很少,浙东堕民文献的整理也很少引起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注意。堕民的档案文献,大都是清代和民国的堕民除籍令。浙东地区为堕民主要聚居区,明清以来的浙东地方志中有不少的堕民资料,明清的笔记小说以及民国浙东作家的作品中也有一些涉及堕民。此外,一些专家学者及地方政府在实地调查过程中,亦采集了部分堕民口述资料。当前,末代堕民已届高龄,抢救濒临灭绝的堕民口述资料已刻不容缓。

有关浙东堕民的文献较少,其中也有一些涉及堕民解放的档案资料。雍正元年(1723),巡视两浙盐课御史噶尔泰上奏皇帝,“请除堕民丐籍,以广皇仁,以端风化”。他认为堕民至今已堕落数百年,生息蕃衍,岂皆尽无廉耻?实因无路自新,以至于终沉孽海。两个月后,雍正皇帝正式颁布谕旨,除去浙江堕民贱籍,“将绍兴府属八邑之堕民,行令该抚削除其籍,俾其改业自新,与民同列,毋得习为贱。如有仍前自甘丑秽,有伤风化,及地方豪强之人倚势仰勒者,严行可也”。这是最早的官方解放堕民的命令。

尽管有了除籍令,但堕民解放并非一蹴而就,脱籍堕民的捐纳与应试仍受到阻挠。1755年,捐纳贡生毛光宗被绅士余孔嘉等人控告,以其为堕民毛茂生之子,不宜捐纳贡生,请予斥革。该案由绍兴府当局调查后,得到浙江巡抚的认可。但礼部则认为“既经为良,自准与良一体考试”。毛光宗之父已改业脱籍为良,应承认其捐纳贡生身份。于是,又有《乾隆二十年龙游县堕民胡育赞等声明改业文》。随后,又相继有《乾隆二十一年金华府准堕民一体考试文》、《乾隆二十二年义乌县饬禁拦阻丐户考试文》、《乾隆二十二年义乌县再禁拦阻丐户考试文》、《乾隆二十二年金华府谕禁阻挠堕民考试文》。

但堕民参加捐纳与应试的问题仍未解决。1766年,又发生鄞县士绅何楠等人呈控堕民钱宏业冒滥捐监案。钱宏业原属堕民,1755年其父钱殿章将久经改业实情向县府呈报。1760年,钱宏业之弟呈请考试,镇海堕民洪九也呈请其侄洪文照参加考试。而礼部以堕民改籍为良,不过除其贱业,并未准许考试,予以驳回。1763年,钱宏业远赴甘肃,隐瞒其堕民身份,捐纳监生功名。何楠等人联名予以控告,礼部为此再次答复:“浙省堕民自雍正元年奉旨削籍,与民同例,如父已经改籍者,准其报捐与试,毛光宗、钱宏业各省案一体遵照办理。”直到1771年,堕民报捐与应试的问题才彻底解决。“凡削籍之乐户、丐户、蛋户、渔户,应以报官改业之人为始,下逮四世,本族亲支皆清白者,方准报捐应试,该管州县,取具亲党里邻甘结,不许无赖人藉端攻讦。或本身脱籍,或仅一二世,及亲伯叔姑姊尚习猥业者,一概不许滥厕士类。”按此规定,堕民应从报官改业后四代,本族亲人皆清白,不再从事“贱役”者,才能捐纳与应试。这对堕民而言,雍正的除籍令成了一纸空文。

1904年,浙江士绅拟联名上书浙江巡抚,代为上奏朝廷,建议捐建农工小学堂,收教脱籍堕民子弟。商部左丞王清穆建议呈报商部,由商部专本上奏,请求特旨开放。商部代浙绅卢洪昶等人上奏,“就堕民处所犹力捐建农工小学堂两所,延聘教习,购置仪器,招致堕民子弟入堂肄业。拟请遵照雍正元年成案,禀恳恩旨永除丐籍,销去堕民名目,准与齐民同列。将来毕业学生,准其升入官私各学堂,给予出身”。时正值西太后七十大寿,商部的上奏获得光绪皇帝的同意。“浙江堕民,雍正年间已准除籍。自乾隆年间议准本身改业,下逮四世清白自守者,准其报捐应试等语。现在该绅议设农工小学堂,俾营实业,以广造就,著照所请。至毕业后应如何一体给予出身之处,著学务大臣查照成案办理。”绍兴知府即行文会稽县,“札到该县,即便查照,钦遵毋违”。从此,揭开了清末“收教堕民”运动的序幕。

1905年,宁波绅士卢洪昶在鄞县西城堕民聚居区盘诘坊的大白华庵、雷祖殿以及义火祠,改建育德农工第一小学堂。1908年,又于江东的光福寺原址,改建育德第二小学堂。1905年,绍兴绅士黄补臣也在最大堕民聚居区三埭街兴建堕民农工学堂,取名“同仁学堂”。黄补臣为创办府城同仁学堂曾致函绍兴知府,“先就府城中创设一同仁学堂,为教化八县各户子弟普通及农工各业之所。然后推之各府,以广裁成”。黄补臣就创建同仁学堂还致函浙江布政使,请求“专致府遵一函,请其速行,剀切晓谕,删去例语,张贴各处”。办学最重要的是筹集经费,浙绅张震昌建议取消戏捐,由堕民戏班集资办学。清末举办新式学堂原本阻力重重,何况兴建的是贱民子弟学校,对此,黄补臣曾感慨地说:“本学堂兴办难,本较寻常十倍。千年黑暗,骤欲开通,不可措手,一也。污贱不齿齐民,人多非笑,二也。革除官项陋规,非常掣肘,三也。官幕多怨恶,公事周折之至,四也。里街人无智识,能明理者少,五也。常年费由戏捐抽,心难专一,事属创举,非以公理折服公所之人不办,六也。除籍化良,多界人多生谤忌,七也。学生既多,营造亦费,用数浩巨,招疑尤易,八也。订请教员,非极开通之人,未便来就,九也。八县势难并顾,十也。有此十难,故觊觎非毁之人日益交迫。”但清末“收教堕民”,对于提升堕民的社会地位大有裨益。

本小章还未完~.~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万古神帝 大奉打更人 黎明之剑 校花的贴身高手 沧元图 率土之滨 诸界末日在线 轮回乐园 傲娇校花爱上我 蛊真人 这游戏也太真实了 万族之劫 夜的命名术 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 吞噬星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