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 >>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上门女婿 穿成反派的我靠沙雕苟活 蛊真人 凡人修仙传 诛仙 吞噬星空 凡人修仙传 小学生之破案之王 超神机械师 污名[重生] 
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 张伟 - 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全文阅读 - 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txt下载 - 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最新章节

略论吕东莱在文献学上的贡献(1/6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※略论吕东莱在文献学上的贡献

徐儒宗

(浙江省社会科学院)

摘要:吕东莱全面继承中原文献之统的精神,以经史并重、文道并重为宗旨,以和而不同、兼收博取为胸怀,不仅在经学、理学、史学、文学等方面撰有大量著作,而且还对历代先贤的大量经史诗文等文献做了广泛的研究、考订和保存等工作。由于这些著作大都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文献,因此,他在文献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关键词:南宋 吕东莱 文献学

一、吕氏家学的学术特色

吕祖谦(1137—1181),字伯恭,金华人,故世称其所传之学为婺学或金华学派;因其祖籍为莱州,故学者称东莱先生。他一生著作宏富,几乎包括经学以及文史、百家等领域,充分显示了全面继承“中原文献之统”的学术特色。吕学的基本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。

一曰“道德、知识和事功并重”。吕氏祖居山东莱州,后迁北宋都城开封,南渡时,吕祖谦的曾祖吕好问又随驾南迁,定居于婺州金华。山东是孔孟家乡,中原是道学发源地,而吕氏世代都是学有根柢的著名儒者,又是宋代“累朝辅相”之世臣,先后有吕蒙正、吕夷简、吕公弼、吕公著、吕希哲、吕好问等任宰相之职,封侯赐爵,他们都能把儒家思想贯彻到国计民生的具体政务中去。因此,吕氏既是渊源有自的文献世家,又是卓有政绩的仕宦显族,故其所谓独得“中原文献之统”,在于其不仅兼重道德和知识,而且也兼重道德和事功,悉得儒学之正传。吕祖谦继承了这一家传的学风,并贯彻于他的著作和教学实践之中。

二曰“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”。《易·大畜象》云: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,以畜其德。”意思是要多学习古代的典籍,研究古人的言行,吸取历史经验,以涵养自己的德性。这也是吕氏家学的一个特点。全祖望在《宋元学案·紫微学案》中说:“愚以为先生(吕本中)之家学,在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。盖自正献(吕公著)以来,所传如此。”吕祖谦继承和发扬这一家学的特色,体现在对历史的重视上,他在《杂说》中说:“看史非欲闻见该博,正是要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。大抵事只有成己成物两件。”他认为所以要“多识前言往行”,就是为了吸取古圣贤的优秀品德和“成己成物”的历史经验,“以畜其德”,“以观其用”。因此,他的著作中,都贯穿着“由经入史”的精神。

三曰“不私一说,兼取众长”。吕祖谦的高祖吕希哲,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,又从焦千之、胡瑗、孙复、石介、二程、张载等诸大儒游,闻见由是益广;伯祖吕本中,历登二程高弟游酢、杨时、尹焞之门,又能恪守家学。这种“不名一师”、“不私一说”的治学态度,形成了吕氏的家风。吕祖谦继承并发扬了这种治学家风。当时学派众多,除了朱、吕、陆三家之外,主要还有胡宏、张栻的湖湘之学,陈亮的永康之学和陈傅良、叶适的永嘉之学等。吕祖谦与朱熹、张栻、陆九渊、陈亮、陈傅良、叶适都相友善,平日讲学讨论,往复交流,共同营造了良好的学术风气。他认识到各派之间既有异同,又互有长短,所以他旨在汲取他家之长而不作争论;而且,他还在其他学派之间起着和解协调的作用。全祖望云:“小东莱之学,平心易气,不欲逞口舌以与诸公角,大约在陶铸同类,以渐化其偏,宰相之量也。”正由于吕祖谦具有兼取众长的襟怀,才使得他所创建的婺学成为一个兼容并包、开阔宏大而独得孔门正传的学派。

以上三项基本特色,鲜明地体现在东莱的著述及其整个学术体系之中。他一生读书著述不辍,在仅二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,考证了大量的古代典籍,纂修了众多的经学和史学著作,撰写了不少学术专著,可谓学富五车,著作等身,以思想敏锐和学识宏富的思想家、经学家、文献学家著称于世。现将尚存的东莱著作试予简要介绍,以说明他在文献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。

二、吕东莱的经学著作

在经学方面,吕东莱专门探索《易经》的专著就有《古周易》一卷,《古易音训》二卷,《易说》二卷,《周易系辞精义》二卷,《读易纪闻》一卷;探讨《尚书》的则有《书说》十卷(或作六卷);《诗经》学则有《吕氏家塾读诗记》三十二卷,《诗说拾遗》一卷;《礼》学则有《周礼说》一卷,《礼记详节》(已佚)和《礼记说》一卷;《春秋》学有《春秋集解》三十卷,《春秋讲义》一卷,《春秋左氏传说》二十卷,《春秋左氏传续说》十二卷、《纲领》一卷,《春秋左氏传类编》(不分卷),《东莱左氏博议》二十五卷,《左氏统纪》三十卷(已佚),《左氏手记》一卷;以及《论语说》一卷,《孟子说》一卷。

《古周易》一卷,系为恢复《周易》原貌而考定其篇目编次之作。因为《周易》在编次上有所谓“分经合传”的“今易”和“分经异传”的“古易”两种不同的系统。古时《周易》经、传各自独立成篇,自汉末郑玄作《周易注》,把《彖》、《象》两传分属各卦经文之后,魏王弼作《周易注》,又进而把《彖传》、《大象》移置卦辞之下、六爻之前,而把《小象》逐条分附各爻之下(唯《乾》卦因《小象》内容难于分割,所以仍存郑氏之旧),再把《文言》分置《乾》、《坤》二卦,于是乃成为“今易”的基本体例。唐孔颖达奉命修《周易正义》,独取王弼《注》而为之疏,宋程颐亦据以作《易传》,故王弼所改成为后世最通行的编次,而《周易》古时的原貌反致失传。然而,以“分经合传”为特色的“今易”虽然便于诵习,但经、传各篇的完整性受到破坏,导致支离破碎的流弊。于是宋、元以降诸儒力求恢复《周易》的原貌,乃形成以“分经异传”为特色的“古易”系统。众多的“古易”本子,由于各出己见,故在经文格式以及传文的篇名、篇数和篇序等方面各不相同。其中以东莱所定的《古周易》编次最为合理。尤其是他力破“费直为乱经之始”的成说,而提出了“费氏《易》在汉诸家中最近古,自康成、辅嗣合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文言》于经,学者遂不见古本”的新观点,纠正了《易》学史上的误会。故朱子取东莱所定《古周易》而作《周易本义》。于是,东莱的《古周易》的编次乃成为“古易”系统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本子。

本小章还未完~.~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万古神帝 大奉打更人 黎明之剑 校花的贴身高手 沧元图 率土之滨 诸界末日在线 轮回乐园 傲娇校花爱上我 蛊真人 这游戏也太真实了 万族之劫 夜的命名术 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 吞噬星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