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 >>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上门女婿 穿成反派的我靠沙雕苟活 蛊真人 凡人修仙传 诛仙 凡人修仙传 小学生之破案之王 超神机械师 春浓花娇芙蓉帐 污名[重生] 
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 张伟 - 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全文阅读 - 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txt下载 - 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最新章节

全祖望对乡邦文献的收集整理创作及贡献(1/5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※全祖望对乡邦文献的收集整理创作及贡献

乐承耀

(中共宁波市委学校)

摘要:全祖望是清代著名史学家,除了在史学上取得非凡成就外,一生致力于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创作,为乡邦文献的保存和浙东学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,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。本文结合有关史料,就全祖望对乡邦文献的收集、整理、创作及其影响做一探讨。

关键词:全祖望 文献 收集整理创作 影响

所谓乡邦文献,是指反映这个地区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风情的典籍。宁波作为浙东政治、经济、文化重镇,历史悠久,文献充栋,有文献之邦之誉。历代宁波学人对家乡文献的收集、整理与创作功不可没,史学名家全祖望就是其中的代表。他致力于乡邦文献的收集、整理与创作,对保存乡土文献、推动学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一、全祖望的乡邦文献收集

全祖望既是清代史学名家,又是文献名家。他关注桑梓,致力于乡邦文献的收藏,曾云:“愚留心桑梓文献久,其为诸志所失者,已多以文章表之。”他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蒐聚家乡文献,进行典籍资料辑录,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。

第一,抄录乡邦文献。抄录文献是全祖望收集乡邦文献的主要方法。在清代,交通不便,而书籍流通相对集中,给购买典籍带来一定困难,尤其是一些珍本、秘本、异本等古籍,只能通过抄写来收集。如《永乐大典》长期深藏宫廷,为全祖望“所欲见而不得者”。乾隆元年(1736),全祖望中进士,入庶常馆,见《永乐大典》,喜不自禁:

“自予出游,颇复抄之诸藏书家,渐有增益,而于馆中见《永乐大典》万册,惊喜,欲于其中抄所未见之书。”于是手抄或雇人抄录了曹粹中的《诗说》、史浩的《尚书·周礼·论语解》、袁正献和袁正肃的《二袁先生文钞》及《永乐宁波府志》等乡邦文献。

考察“双韭山房”所藏乡邦文献,不少是全祖望所抄。如《春秋纂言》抄自带河巷陈氏云在楼,杨诚斋《易传》抄自同里谢氏的天锡园,《仪礼戴记附注》抄自同邑黄润玉所藏,《乾道四明图经》抄自天一阁所藏郑真《四明文献》。

第二,寻访乡邦文献。考察有关文献,我们可以发现,一年四季,无论是炎夏酷暑,还是冰雪严冬,全祖望都坚持出外访书,孜孜以求,遍求故里及乡人后嗣,甚至“长跪以请”。明末战乱及清初的文网禁密,致使不少浙东学者、忠臣、义士的英勇事迹被埋没,乡贤之典籍被查禁、焚毁,或散落民间,全祖望不得不以蒐访形式收集乡贤文集。他的弟子蒋学镛云:“先生念自明季迄今又百余年,不亟为蒐访,必尽泯没,乃遍求之里中故家及诸人后嗣,或闷不肯出者,至为之长跪以请。”

第三,通过友人收集乡邦文献。鄞县人沈光文至台湾后到康熙二十七年(1688)去世,在台湾生活30多年,其著述丰富,有《花草果木杂记》、《台湾赋》、《东海赋》、《样赋》、《桐花赋》、《芳草赋》等。对于这些“海东文献”,当时有鄞人游台者,全祖望“令访公集,竟得之以归,凡十卷,遂录入《甬上耆旧诗》”。他的《续甬上耆旧诗》中辑录友人台湾抄录的沈光文诗作37首,并据其遗著及友人的调查资料,撰写了《沈太仆光文》。

全祖望“双韭山房”所藏之典籍,最珍贵的是宋刊本《宝庆四明志》和《开庆四明读志》,这也是托友人收集的。在全祖望初入京师时,由于家中保藏不善,此书被人所窃。他通过杭州的朋友杭世骏,迅速告知小山堂藏主楼赵昱赎回,并从友人处得到副本。全祖望《小山堂藏书记》对此有所记述:“予之初入京师也,家藏宋椠四明《开庆》、《宝庆》二志,盖世间所绝无,而为人所窃归于有力者之手。杭君堇浦闻之,为告谷林,亟以兼金四十锭赎归,仍钞副墨以贻予。”

第四,从族中长辈处收集乡邦文献。全祖望的不少族中长辈参加过抗清斗争,这就成为全祖望搜集南明浙东文献的重要来源。张苍水、张名振、林时对、徐孚远、李邺嗣、毛聚奎等都曾追随鲁王抗清,这些传主材料,不少是全祖望通过族中长辈讲述和提供的。如张苍水之女为全祖望的族母,张苍水的很多材料,就由族母提供。“予乃考公集中诸事迹,合之野史所记,并得之先族母之所传者,别为碑铭一篇。”鄞人毛聚奎为“六狂生”之一,他的诗、古文、词大多散失,全祖望的大父曾录数篇。为此,他从其大父处搜集了毛聚奎的有关诗文,撰写了《毛户部传》。全祖望父亲在15岁时曾拜师林时对,“自是尝抠衣请益”。林去世后,得其所著诗史4卷,全祖望从他父亲这里得到了这些诗文。

第五,通过实地调查搜集乡邦文献。从《鲒埼亭集》中可以看到,全祖望所写的有关物产、地形、租赋、水利、贡物等,不少是实地查证后写成,如《金峨山晚杨梅赋》、《东钱湖食白杨梅》等。其《金峨山晚杨梅赋》原序云:“长卿《上林》之赋,任彦升之传,江文通之颂,太白之诗,杨梅所由著名也。《图经》品其绝胜者,莫如绍兴之萧然山中,而吾乡亚之。不知吾乡之产,其出自金峨山南者,实突过焉。予尝以六月亲至诸峰,红者紫者如火云,白者如雪,一望垂垂,盖奇观也。”如果全祖望没有亲自到杨梅山,看到“紫者如火云,白者如雪”的杨梅,他是不可能写出《金峨山晚杨梅赋》的。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万古神帝 大奉打更人 黎明之剑 校花的贴身高手 沧元图 率土之滨 诸界末日在线 轮回乐园 傲娇校花爱上我 蛊真人 这游戏也太真实了 万族之劫 夜的命名术 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 吞噬星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