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 >>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上门女婿 诛仙 我的绝色小姨 吞噬星空 都市:隔壁王叔超厉害 唐砖 继兄 大道争锋 苦艾 独家挚爱 
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 张伟 - 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全文阅读 - 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txt下载 -  浙东文化研究(第2辑)最新章节

“甬上四先生”的《诗经》文献及其思想特质释论(2/4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二、袁燮的《絜斋毛诗经筵讲义》与心本论释义

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述云:“此书乃其为崇政殿说书时撰进之本,《宋史·艺文志》、《直斋书录解题》皆不著录,朱彝尊《经义考》亦不列其名,惟《永乐大典》颇载其文。盖其失传亦已久矣。宋代经筵讲章,如朱震、范冲《左氏讲义》,戴溪《春秋讲义》类多编辑别行。燮此书亦同其例,其中议论和平,颇得风人本旨。”考诸史实,嘉定七年(1214),袁燮迁秘书少监兼司业,及秋,进国子祭酒。冬,除秘书监仍兼祭酒。嘉定九年(1216),袁燮兼崇政殿说书,十一月,权礼部侍郎,升同修国史、实录院修撰;进侍讲,仍兼祭酒。《絜斋毛诗经筵讲义》当撰述于此段时间内。现存版本除文渊阁、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本外,尚有清榕园丛书甲集本、清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重刊武英殿聚珍版、四明丛书本、民国时期马一浮先生刻复性书院丛刊本等。

袁燮为儒家学说找到一个形而上的本体层面的根据,它总摄世界的一切,是一种能动的实体。这便是“心”与“理”的复合体。在袁燮那里,“心”与“理”本无间隔,都是内在于人性深处的精神实体,是道德的人的终极依据。袁燮的人性理论基本沿袭了孟子以来的儒家性善论,同时又吸收了张载、陆九渊的理念。他肯定人性本善,“性情皆善”,并依据《诗经》发论:“夫寂然不动之谓性,有感而发之谓情。性无不善,则情亦无不善,厥名虽殊,其本则一。故孟子道性善,而又曰:乃若其情,则可以为善矣。《礼运》一篇,孔子之遗言也,谓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爱、恶、欲是七情者,弗学而能,人之良能也,岂有不善者哉?《大序》之作,所以发挥诗人之蕴奥,既曰吟咏情性,又曰发乎情,民之性也。合二者而一之,毫发无差,岂非至粹至精,同此一源,不容以异观耶?”人性本善,由此“发之谓情”,同样是“人之良能”,属于纯粹至善的领域。这样,袁燮的人性论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驱动力,仿佛要将孟子的性善论进行到底。袁燮并不排斥“情感”的属性,他把情感纳入人性的阵营:“好逸恶劳,人之常情也;男女相悦,亦人之情也。”“夫人情至于相安,则有和顺而无乖戾,有欢娱而无怨,岂不甚可贵哉。”他认为政治的终极目的也在于和合人情:“顺理而行政,坚如金石,信如四时,卓卓乎帝王之盛举,酌于至当,谁敢不服?”诺齐克在讲到情感时说:“当我们在情感层面上对价值作出反应,而不仅仅在心理层面上对它进行判断或评价时,我们的反应更为充实,因为我们的感觉和生理机能都参与进来了。情感是对价值的一种恰当、相称的反应。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恰如信念与事实的关系。”作为价值的“心”和作为情感的“人情”,不应该是相分离的,伤害价值的不是情感本身,而是因私利、私欲的熏染,这种熏染使得人欲逸出义理的藩篱,“天下之患,莫大于有己,有己之心胜,则待物之意薄。设藩篱,分畛域,截然判而为二,朝思夕虑,求足其欲,而自一身之外,莫之或恤矣”。“人情”不能是自己的专利品,为自己情感的满足和发展负责任的态度在于,要努力使他人的情感也获得充裕的满足和发展。“为仁之道,本于克己。盖惟能克去己私,则物我浑融。他人之利害休戚,犹已之利害休戚也,是谓之仁。仁者,人心也。人之本心,岂有此疆尔界之别哉?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,至公至平,本无间隔。”这样,自身伦理自觉的践履以及政治实践的旨归就在于履行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,让人情回归天理,让两者获得先天的合理价值。

袁燮还从“性”与“情”入手,论证存养工夫。我们知道,在程朱理学那里,所谓的“性”就是那“生生不息”的天道(天理)降于人的禀性,生而固有之本性未发为喜怒哀乐之情,是为“本然之性”,有善无恶;喜怒哀乐之情发而皆“中节”,也无不善。程颐就说:“性即理也,所谓理,性是也。天下之理,原其所自,未有不善。喜怒哀乐未发,何尝不善?发而中节,则无往而不善。”理学家论情,首先考虑的就是“当”与“不当”,当喜则喜,当怒则怒,喜怒以理,系于物而不系于心,追求情顺万事而无情,也就是以情从理,既讲究未发之中,更讲求发而中节之和。而如何做到二者,便构成了理学修养论的内容。袁燮主张性情合一,他在《絜斋毛诗经筵讲义》说提到:“夫寂然不动之谓性,有感而发之谓情,性无不善,则情亦无不善,厥名虽殊,其本则一。”在他看来,性与情只是称呼不同,本质上是一样的,这种认识与上引程颐的见解并无不同。“《礼运》一篇,孔子之遗言也,谓喜怒哀乐爱恶欲是七情者,弗学而能,人之良能也,岂有不善者哉?”象山心学将“人心本善”论与“心性一体”论相结合,与孟子“性善论”的说法可谓异曲同工,心善则性善,性善则情亦善。所不同的是,袁燮将“七情”视为“人之良能”,并借此提出:“好逸恶劳,人之常情也。男女相悦,亦人之常情也。”而重要的是“发乎情,止乎礼义”,犹如“先王盛时,礼乐教化熏蒸陶冶,人人有士君子之行,发而为诗,莫非性情之正”。当诗歌是从人的本心中自然散发出来时,人的思虑是“无邪”的,“粹然一出于正”,“无邪”与“礼义”可以画等号,人心与外物也就形成一个统一体。因为“心即理”,所以“义理,人心之所同,皆可以为善”。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万古神帝 大奉打更人 黎明之剑 校花的贴身高手 沧元图 率土之滨 诸界末日在线 轮回乐园 傲娇校花爱上我 蛊真人 这游戏也太真实了 万族之劫 夜的命名术 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 吞噬星空